【建议收藏】129种土壤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建议收藏】129种土壤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本文整理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筛选及管控可能涉及到的污染指标和测定方法,共包括129种污染物、38种方法。   污染物项目 分析方法 标准编号 锑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680 锑 土壤和沉积物 12 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803 砷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680 砷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第 2 部分:土壤中总砷的 测定 GB/T 22105.2 铍 土壤和沉积物 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737 镉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铬(六价) 土壤和沉积物 六价铬的测定 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1082 钴 土壤和沉积物 钴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1081 铜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 铜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780 铅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铅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 铅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780 汞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680 汞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第 1 部分:土壤中总汞的 测定 GB/T 22105.1 汞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镍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 镍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780 钒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780 氰化物 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HJ 745 一溴二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一溴二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一溴二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一溴二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一溴二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741 溴仿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溴仿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溴仿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溴仿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溴仿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741 四氯化碳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四氯化碳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四氯化碳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四氯化碳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四氯化碳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741 氯仿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氯仿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氯仿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氯仿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氯仿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741 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二溴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二溴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二溴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二溴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二溴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741 1,2-二溴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1,2-二溴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1,2-二溴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1,2-二溴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1,2-二溴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741 1,1-二氯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1,1-二氯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1,1-二氯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1,1-二氯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1,1-二氯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741 1,2-二氯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1,2-二氯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1,2-二氯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1,2-二氯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1,2-二氯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741 1,1-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1,1-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1,1-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1,1-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1,1-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741 顺-1,2 -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顺-1,2 -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顺-1,2 -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顺-1,2 -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顺-1,2 -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741 反-1,2 -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反-1,2 -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反-1,2 -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反-1,2 -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反-1,2 -二氯乙烯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741 二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二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6 二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05 二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5 二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741 1,2-二氯丙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2 1,2-二氯丙烷 土壤和沉

23

2021

/

03

环保“三同时”验收监测的常见问题

环保“三同时”验收监测的常见问题 1、验收监测时,颗粒物无组织只是在污染源下风向2-50m,而不是厂界? 答:颗粒物无组织监测分厂界无组织和车间无组织两大部分。 2、验收监测过程,什么时候测厂界无组织、什么时候测车间无组织? 答:一般验收监测都应针对企业的特征污染物和国家重点控制的污染物做厂界无组织监测。 排放标准中对车间无组织排放有要求的,验收时应进行监测。 3、噪声验收监测时,夜间无作业的企业,是否只测昼间? 答:验收监测是在有工况条件下进行的,夜间无作业是没有工况,故只测昼间。 4、验收监测报告,无组织排放是否要进行总量核算(环评中有相关内容)? 答:因无法实际测试无组织排放的废气量,故只能用模式计算的方法获取无组织的量。具目前掌握的情况,仅钢铁行业排污许可核发技术规范中给出了无组织排放总量的计算模式,其它行业和《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HJ942-2018)中规定,无组织排放只许可浓度限值,不许可排放量限值。 5、企业自行验收监测(或委托第三方),是否有明确的监测次数、频次、天数? 答:已颁布的行业验收监测技术规范和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中均有专门章节对监测的最低频次(监测天数和每天的监测次数)做出要求。 6、验收监测中,如有环境保护敏感点,是否要同时测定污染物排放及环境空气质量? 答:环境质量影响监测主要针对环评及批复中关注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因此,环评及批复中有要求时要同时进行监测。最好在敏感目标处于下风向时进行。 7、验收监测时,一般锅炉及除尘器选择GB16157测定颗粒物浓度,结果报<20mg/m3是否可行? 答:不需对监测结果进行折算的污染源,监测结果低于20mg/m3时,报“<20mg/m3”。对于排放浓度需要进行折算的锅炉,不能确定折算后的浓度,故不能报“<20mg/m3”。 8、废气验收监测时,低浓度颗粒物是否必须进行同步双样,全程序空白是否要扣除? 答:同步双样是一种质控措施,HJ836-2017中7.3.8 规定“采集同步双样时,每个样品均应采集同步双样,同步双样的采集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其中所指的“每个样品” 为一个有效数据的组成样品(如1小时内等时间间隔采集多个样品),因此不是所有样品都必须采集同步双样。同步双样的浓度计算和允许相对偏差。 全程序空白不能扣除。 全程序空白也是一种质控措施,用来判断和评价采样结果的有效性的。HJ836-2017中10.3.4 规定“任何低于全程序空白增重的样品均无效。全程序空白增重除以对应测量系列的平均体积不应超过排放限值的10%”;10.3.7规定“颗粒物浓度低于方法检出限时,对应的全程序空白增重应不高于0.5mg,失重应不多于0.5mg”。 9、对于颗粒物(处理设施前、后)是否要分次采够1h,针对GB16157? 答:GB/T16157-1996中对颗粒物采样只规定了单个点位的采样时间一般为3分钟,并未对滤筒的整体采样时间做出明确规定。但各类废气评价标准均注明是标准值为1小时的浓度排放均值。故每个有效评价值应分次采够1小时。 10、无组织废气如Cl2、NH3等分析方法中要求采样时间与GB16297中的小时均值要求不一致,按那个要求采集? 答:方法标准中给出的是单个样品的建议采样时间,是建议、不是规定。具体单个样品的采样时间根据排放废气中该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确定。与GB16297中连续1小时采样或1小时内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样品是不矛盾的。 11、污水处理厂的验收是否需要测厂界内和厂界外的土壤监测?如需监测如何布点? 答:验收监测不需对厂界内土壤进行监测。厂界外环境的土壤监测依据环评要求进行。点位布设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和国家土壤风险点位监测中“废水型企业”的布点要求,按照废水排放方向布点。 12、污水处理厂的验收是否需要对纳污水体的水质进行监测?是否要测该纳污水体的本底值? 答:根据环评及批复要求对污水处理厂排水对外环境的影响——纳污水体进行监测。监测时在污水处理厂排口汇入位置的上游布设对照断面。 13、没有国家和行业检测标准的,自行制定的作业指导书是否要经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如土壤的Cr+6)? 答:按作业指导书编制要求自行制定的某项目的作业指导书,经质监局组织的计量认证评审组评审通过后,可作为本单位该项目的有效分析方法。 14、烟道设置挡板的作用? 答:这种情况出现在风机设计量偏大的情况。挡板的作用是增大阻力,以达到减小抽气量的目的。 15、办公楼验收,人员均未入住,物业也未入住,无垃圾桶、废水产生,验收过程注意什么?需要他们把垃圾桶预备上才能验收吗? 答:这种情况属无工况条件,无法实行验收。目前办公楼项目属于“环境影响登记表”,不需验收,直接备案就行。 16、某水泥厂有15个排气筒,其中有7个排气筒出口设置不规范,且由于安全原因无法采样。现企业不想整改。如果企业请了另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那7个排气筒进行监测,本监测机构是否可以把另外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放在验收监测报告中? 答:目前为企业自行验收或委托第三方完成验收工作,可以将另外第三检测机构的监测数据放在报告中,但要在报告中专门注明哪些数据是自己测的,哪些是企业提供的另外单位的监测数据,并要求企业提供盖章的数据报告作为报告的附件。 17、验收监测时,燃烧生物质的锅炉,测定出来排口的含氧量为17-18%左右,实测浓度不高,但折算浓度很高。像这种情况如何改进(采取了布袋除尘设施)才可降低O2? 答:首先检查系统监测断面之前的管路及处理设施是否存在破损漏风的情况,如果无明显漏风,氧量高应该属于生产负荷未达设计要求,而锅炉引风机和鼓风机又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配风造成的。只能通过增加生产负荷和较少配风量来降低氧含。 18、如果按照上风向、下风向3个来布点,像现在企业都在工业园区内,有时上风向的参照点靠近交通枢纽点,因此TSP上风向数据〉下风向数据,可否按照厂界四周(东、南、西、北)来布点? 答:厂界废气无组织排放的监测点位布设要按照《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附录C以及各行业排放标准中对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测的要求进行。不能在厂界四周同时布点。 对照点的布设要避开局部污染源。 19、地下水监测井设置一般距离污染源多远合适?打多深比较合适?南方地下水位较高,很容易出水。 答:按照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2.3 监测点(监测井)设置方法”中的要求进行布点。 20、现阶段开展的很多验收项目并无排污许可证,大部分人(包括环保主管部门)的观点还是验收过了才有排污许可证一说。这种情况怎么解。 答:依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 (HJ942-2018,2018.2.8实施 ),以废气为例。 5 产物环节对应排放口及许可排放限值确定方法 5.1 产物环节对应排放口 …排放口地理坐标、排气筒高度出口内经、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承诺更加严格排放限值… 5.2.1 一般原则 21、排污许可监测时,对工况的要求? 答: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和《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HJ942-2018,2018.2.8实施 ),新建项目要取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进行调试,调试期间进行各类监测活动。因此,对于新建项目的排污许可量要依据相应的行业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或《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HJ942-2018,2018.2.8实施 )中的方法进行计算获得。 实际排放量核算时的监测,没有工况要求,按实际情况进行。 22、无组织废气监测时,当地无明显风向,或监测期间风向发生变化,该如何处理? 答:无组织监测时,风速低时适宜监测,但无明显风向或风向变化超过45°,均不适宜进行厂界无组织监测。应另选合适的天气条件。 23、导热油炉执行标准?以及需要了解的信息和注意点? 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适用范围中明确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各种容量的热水锅炉及有机热载体锅炉。其中的热载体锅炉即俗称的“导热油炉”。因此,若环评及批复中未规定评价标准,即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应燃料的排放标准。 24、有组织废气量3次测量如何判断监测有效?(针对风量? 答:有效数据的获得,是严格按照监测规范要求,从对工况要求、布点、采样、分析、数据计算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来实现的。数据的平行性,证明了的监测过程工况稳定、无偶然误差产生。数据波动较大时,应逐项核查特别是工况变化和采样记录中参数的变化,判断有无错误操作。 数据审核人可以结合污染源的工艺特点、风机设定风量和工作经验等进行数据合理性的判断。 25、验收时,厂界噪声超标,敏感点达标,该如何处理? 答:噪声验收目前还是审批制。厂界噪声超标而敏感点达标属于超标但尚未扰民的情况。要针对性的进行噪声源监测,若是由声源噪声超标引起的厂界噪声超标,应提出治理要求,不予验收。 26、验收现场勘察阶段,发现环评中未提及污染源,是否应该对其验收? 答:那要看该污染源是否涉及工程的重大变更,如果是因变更内容或工艺而新增加的污染源,则涉及环评的重新编制及审批。如果只是原工艺基础上增加的一个岗位处理设施,则应对其进行验收。 27、排放浓度达标,排放总量超标,在验收中该如何处理? 答:总量不达标不能验收。 在环评报告中有污染物排放汇总表,其中可以看到单个污染源的排放量之和与总量是一致的。因此逐个对照环评预测量,看是哪个污染源的量超过了预测,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设施的改造。 28、验收,厂界相邻,噪声是否需要监测? 答:原则上规定不需要测。 29、高温烟气中,如何准确测量甲醛 ?纤维板企业,生产过程涉及蒸煮烟蒸温度56℃,含湿量10.2%,环保设施为旋风除尘加水幕。在监测过程中,可见有水汽吸入吸收液中。 答:甲醛易溶于水,依据GB/T16157,在采样过程中需对采样管进行加热,以防冷凝水产生吸附甲醛气体。 30、锅炉烟气监测,锅炉氧含量(燃气)在实测过程中可达到10%,如何去排查问题?另燃气锅炉测试CO为1000多mg/m3,SO2为1500 mg/m3,O2为8.3%。SO2值异常是否因CO干扰?或有其他废气汇入?(该厂生产六氟化硫气体,因管道全在地下,无法查验)。 答:燃气锅炉氧含量高是配气原因造成的,10%的氧含量属可接受范围,不需排查。 燃气锅炉二氧化硫1500 mg/m3 , CO1000多mg/m3,CO正干扰的可能性很大。应改用其他方法进行测试,如红外法、紫外法或傅里叶变换红外法,以判定该监测结果属CO干扰还是工艺尾气混入的结果。 31、处理工艺废气的设施改变如何处理?如一家钢材防腐加工厂,环评及批复要求废气由活性炭吸附后,由15米排气筒外排。实际建设情况改用光氧化催化进行处理,处理后未设置排气筒,无组织散排。这种情况验收如何处理?单侧无组织废气行不?还是非得立排气筒,测有组织废气?有组织废气排放的,除了侧有组织废气外,是否一定测无组织废气? 答:判断一个治理工艺的变更是否可行,总的原则是看它的污染物排放是否向好。光氧化催化法是目前比较公认的一种代替活性炭处理工艺尾气的方法,工艺上可行。但未按环评及批复要求设置15米高的排气筒而擅自无组织排放是不允许的,是一种向坏的表现。 对排气筒测试有组织排放,对环评及批复要求测试的车间无组织逸散和厂界,测试无组织废气排放。 32、目前逐渐开展项目后评价,针对后评价,如何验收?跟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区别在哪? 答:项目后评价是指在下面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执行效果、执行过程和对外环境的影响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和总结。后评价与环评的目的和作用均不相同,不需要验收。

23

2021

/

03

脱硫装置运行异常,如何诊断分析

脱硫装置运行异常,如何诊断分析   脱硫装置浆液循环泵异常诊断分析与优化运行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FGD)被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最成熟、主导性的火电厂烟气脱硫工艺技术。据统计,我国已投产的火电厂脱硫装置中90%以上采用该工艺技术。浆液循环泵是FGD 主要的核心设备之一,其运行状况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系统的脱硫效率,更与系统的能耗问题密切相关,其电耗占脱硫系统总电耗50%左右。目前大唐华东区域的电厂由于燃煤硫份均在1%左右,脱硫采用的超低改造方案均为:在入口烟道与第一层喷淋层之间新增气流均布装置,并按照需要新增喷淋层与循环泵、改造喷淋层喷嘴为高效喷嘴,保证覆盖率达到300%,即可保证脱硫出口SO2达到35mg/m3的排放限值。脱硫装置的改造也伴随着浆液循环泵的电流、出口压力出现异常引起脱硫性能的下降。此外,在保证脱硫效果达到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浆液循环泵运行方式的优化控制对于脱硫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2 浆液循环泵运行异常案例 某电厂机组于2016年6月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拆除并更换原有3层喷淋层,新增一层喷淋管及喷嘴。新增一台浆液循环泵,原有3台浆液循环泵泵头利旧,减速机及电机更换。改造后的浆液循环泵和新增浆液循环泵与电厂现有设备品牌一致。浆液喷淋管组采用FRP材质,喷嘴为空心锥型碳化硅喷嘴。4台浆液循环泵的设计参数如表1。 表1 四台浆液循环泵设计参数 2.1 故障情况 该机组脱硫系统自2016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各台浆液循环泵运行稳定,于2017年7月出现出口压力、电流异常现象,通过查阅曲线,脱硫性能也有所下降,具体情况如下: 2.1.1 A浆液循环泵出口压力骤降,电流稳定 该机组脱硫系统自2016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各台浆液循环泵运行稳定,未出现出口压力突变的现象。7月22日12:00,A泵运行出口压力骤降0.04MPa,出口压力均值由0.26MPa降至0.22MPa,并以此压力运行至今,而该期间A泵电流维持稳定,如图1所示。 图1 A泵电流、出口压力参数曲线图(注:红线为A泵出口压力曲线,绿线为电流曲线) 2.1.2 C浆液循环泵电流下降,出口压力升高 通过对比6月份与7月份ABCD四台泵的电流曲线,如图2与图3所示,红线代表泵电流曲线,绿线代表B泵电流曲线,紫线代表C泵电流曲线,蓝线代表D泵电流曲线。由各电流曲线的间距可以看出,相较于ABD三台泵电流曲线,C泵电流值降低幅度最大。 进一步对比4台泵的出口压力变化情况,由图5、图6出口压力曲线看出(红线代表A泵出口压力曲线,绿线代表B泵出口压力曲线,紫线代表C泵出口压力曲线,蓝线代表D泵出口压力曲线),6月至7月,BD两台泵运行期间出口压力均值未发生明显变化,而C泵于7月10日以后有呈现阶梯升高的趋势。 综上所述,C泵呈现电流下降,出口压力升高的异常现象。 图2  4台泵电流参数曲线(06.28-06.30) 图3  4台泵电流参数曲线(07.22-07.27) 图4  4台泵出口压力曲线(06.01-07.31) 图5  C泵出口压力曲线(06.01-09.08) 2.1.3 A、C浆液循环泵对脱硫效率贡献值不合逻辑 ABCD四台泵对应喷淋层由下至上分别为ABCD,若各泵正常运行,且喷淋层无损坏时,位于底层的A喷淋层喷嘴雾化后的浆液与烟气接触的效果有限,而上层喷淋层浆液与烟气接触时间较长,所以理论上C泵相对于A泵对脱硫效率的贡献较高。 8月16日,在负荷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先后停运A、C两台泵,比较二者对脱硫效率的贡献率。如图6所示(红线代表A泵电流曲线,绿线代表C泵电流曲线,紫线代表负荷曲线,亮蓝线代表脱硫出口SO2浓度曲线,浅蓝线代表脱硫进口SO2浓度曲线),15点15分,脱硫进口SO2浓度1750mg/m3,停运A泵,出口SO2浓度由20mg/m3升高至70mg/m3,A泵开启后,出口SO2浓度由70mg/m3降至20mg/m3。15点25分,脱硫进口SO2浓度1800mg/m3,停运C泵,出口SO2浓度由20mg/m3升高至40mg/m3左右,C泵开启后,出口SO2浓度由40mg/m3降至20mg/m3。由此得出,A泵相对于C泵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与理论分析结果“C泵相对于A泵对脱硫效率的贡献较高”相违背。 图6  A、C泵电流曲线图(08.16)  2.2浆液循环泵问题分析 2.2.1 A浆液循环泵出口压力骤降、电流稳定问题分析 离心泵工作点时的流量与压头(扬程)即是泵提供的流量与压头,二者可直接影响泵的工作性能。其中: (1)泵的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排到管路系统的液体体积,一般用Q表示。泵的流量大小影响因素有:泵的结构、尺寸、转速,以及密封装置的可靠程度。泵的流量取决于泵的结构尺寸(主要为叶轮的直径与叶片的宽度)和转速等。工作时,泵实际所能输送的液体量还与管路阻力及所需压力有关。 (2)泵的扬程(压头)是指泵对单位重量(1N)液体所提供的有效能量,一般用H表示。泵的扬程大小取决于泵的结构,如叶轮直径的大小,叶片的弯曲情况等、转速。 泵的流量与扬程存在如下关系式:      (1) 式中:H——水泵的实际扬程;Hx——水泵在Q=0所产生的扬程,也就理论扬程,一般跟功率有关;Sx——水泵的内部摩阻;Q——水泵的流量。对于给定的水泵,Hx和Sx是不变的,由(1)式知,当水泵在实际运行时扬程H减小时,水泵流量增大。 此外,二者关系也可通过以下关系式表现: (2) 式中:γ——介质重度,与介质密度ρ有关,γ=ρg;H——水泵的实际扬程;Q——水泵的流量;η——水泵的效率;N——水泵的轴功率,与泵的电流正相关。 经分析,A泵出现出口压力骤降的现象。原因如下: 喷淋母管断裂或喷淋层存在脱落现象。由于A泵出口压力减小(可视为扬程减小),而电流维持稳定。由(1)、(2)式均可推出该泵的流量增加。当喷淋层脱落后,因沿程阻力下降,泵的工作点会下移,流量会增大,扬程会降低。因此喷淋母管断裂或喷淋层的脱落均可造成A泵出现出口压力骤降、电流维持稳定的现象。 2.2.2 C浆液循环泵电流下降,出口压力升高问题分析 实际运行中,吸收塔浆液液位和密度是运行当中需频繁调整的两个参数, 液位决定循环泵入口的压头, 对循环泵吸入的体积量有一定的影响;浆液密度决定着循环泵在吸入一定体积流量的浆液条件下输送的质量大小。从理论上讲, 上述两个运行参数均对循环泵电流的大小有一定的影响。 吸收塔浆液液位和密度共同影响着4台循环泵的电流值。通过分析,相对于ABD三台泵,C泵电流下降最为明显,所以C泵电流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由吸收塔浆液液位和浆液密度的变化引起的。 由于C泵存在着电流下降同时出口压力升高的现象,由公式(2)得出,该泵的轴功率下降,扬程升高,则流量下降。若循环泵母管堵塞或者喷淋层喷嘴堵塞,均会造成浆液流量降低,电流下降的现象。 2.2.3 A、C浆液循环泵对脱硫效率贡献值不合逻辑问题分析 ABCD四台泵对应喷淋层布置方式为:由下至上分别为ABCD,各层喷淋层间距为2m。若各泵正常运行,且喷淋层无损坏的前提下,位于底层的A喷淋层喷嘴雾化后的浆液与烟气接触的时间有限,而上层喷淋层浆液与烟气接触时间较长,所以理论上C泵相对于A泵对脱硫效率的贡献较高。而实际运行显示,A泵相对于C泵对脱硫效率的贡献高。 结合2.2.1、2.2.2中的分析,由于位于底层的A喷淋层主要通过湍流传质作用实现二氧化硫的脱除,即使存在喷淋层脱落现象,导致该喷淋层接触时间有限、雾化效果下降,但该层喷淋层仍可通过湍流作用实现脱硫。而C泵喷淋层主要用过逆流雾化喷淋实现二氧化硫的脱除,当该层喷淋层发生堵塞,覆盖率明显降低,脱硫能力明显下降。当停运A泵时,仍具备脱硫能力的A喷淋层无法实现烟气脱硫,而本身脱硫效果明显下降的C喷淋层即使在停运C泵后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A泵对脱硫效率的贡献的降幅小于C泵对脱硫效率的贡献的降幅,最终呈现出“A泵相对于C泵对脱硫效率的贡献高”的现象,即仍具备湍流传质作用的A喷淋层比逆流喷淋效果大幅度降低的C喷淋层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2.3 建议 (1)建议电厂加强日常对浆液循环泵的冲洗与清理,利用停泵机会尽可能将母管及喷头处浆液及异物冲洗干净防止结块堵塞。 (2)利用停机机会进行彻底清理疏通并建立检查清理档案,计划性停机检修,以保证循环泵的可靠正常运行。 (3)应利用停机机会对喷淋层、喷淋母管进行检查,对脱落喷淋层、断裂管路进行及时修补。 2.4 问题排查与处理 机组10月底停机检修期间,按照大唐华东院提供的结论与建议对脱硫系统进行了问题排查,检修发现A层喷淋母管发生了断裂;B、C喷淋层发生了较大面积的堵塞,其中B喷淋层76个喷嘴堵塞,C喷淋层125个喷嘴堵塞。检修期间,对断裂母管进行了修复,对堵塞喷嘴进行了清理与疏通。11月启机至今,通过调阅1号机组浆液循环泵电流、出口压力曲线,如图7、8所示(图7:红线代表A泵出口压力曲线,绿线代表B泵出口压力曲线,紫线代表C泵出口压力曲线;图8:红线代表A泵电流曲线,绿线代表B泵电流曲线,紫线代表C泵电流曲线,蓝线代表D泵电流曲线),由曲线看出,各泵出口压力、电流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图7  A、B、C泵出口压力曲线(08.01-11.17) 图8  4台泵电流参数曲线(10.10-11.17)   3 浆液循环泵的优化运行 上文中出现因喷淋层堵塞与脱落引起的脱硫性能下降,该故障可直接体现在浆液循环泵的运行参数上。因此浆液循环泵的运行方式至关重要,其不仅影响系统的脱硫效果,而且与电厂的能耗问题密切相关,通常情况,浆液循环泵电耗占脱硫系统总电耗50%左右。在脱硫系统实际运行中,最佳的循环泵运行组合方式必须具备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一是净烟气SO2 浓度低于35 mg/m3(标态、干基、6%O2),完全能满足环保达标排放要求; 二是运行泵的总功率越小电耗越低,进而可减少FGD 的部分能耗。因此可通过改变和优化脱硫浆液循环泵的运行台数(即液气比改变)与组合方式对,通过相应测试结果,找出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最优运行方式以达到节能运行的效果。

23

2021

/

03

实验室常见爆炸原因分析及应急处理措施

实验室常见爆炸原因分析及应急处理措施   01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表1-1中列出的混合物都发生过意外的爆炸事故。表1-2为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   表1-1   加热时发生爆炸的混合物示例 镁粉—重铬酸铵 有机化合物—氧化铜 镁粉—硝酸银 还原剂—硝酸铅 (遇水产生剧烈爆炸) 氧化亚锡—硝酸铋 镁粉—硫磺 浓硫酸—高锰酸钾 锌粉—硫磺 三氯甲烷—丙酮 铝粉—氧化铅 铝粉—氧化铜   表1-2   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一览表  药 品 名 称 不能与之混合的药品名称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如钾、钠、锂、镁、钙、铝等 二氧化碳、四氧化碳及其它氯代烃,钠、钾、锂禁止与水混合。 醋酸 铬酸、硝酸、羟基化合物,乙二醇类、过氯酸、过氧化物及高锰酸钾。 醋酸酐 同上。还有硫酸、盐酸、碱类。 乙醛、甲醛 酸类、碱类、胺类、氧化剂。 丙酮 浓硝酸及硫酸混合物,氟、氯、溴。 乙炔 氟、氯、溴、铜、银、汞。 液氨(无水) 汞、氯、次氯酸钙(漂白粉)、碘、氟化氢。 硝酸铵 酸、金属粉末、易燃液体、氯酸盐、硝酸盐、硫磺、有机物粉末、可燃物质 溴 氨、乙炔、丁二烯、丁烷及其他石油类、碳化钠、松节油、苯、金属粉末 苯胺 硝酸、过氧化氢(双氧水)、氯。 氧化钙(石灰) 水 活性碳 次氯酸钙(漂白粉)、硝酸。 铜 乙炔、过氧化氢。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量逸入空气, 引起爆燃。常见易燃易爆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见表1-3。   表1-3  易燃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名 称 爆炸极限(体积,%) 氢 气 4.1~74.2 乙 炔 3~82 二硫化碳 1~44 乙  醛 4~57 一氧化碳 12.5~74 乙  醚 1.9~36.5 丙  酮 2.6~13 甲 醇 6.7~36.5 乙 醇 3.3~19 丙 醇 2.1~13.5 二噁烷 2~22.2 苯 1.4~8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醚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嘉峪检测网提醒,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   (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   (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   (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   (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     2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   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粗心大意或违反操作规程都能酿成爆炸事故。例如:   (1)配制溶液时,错将水往浓硫酸里倒,或者配制浓的氢氧化钠时未等冷却就将瓶塞塞住摇动都会发生爆炸。   (2)减压蒸馏时,若使用平底烧瓶或锥瓶做蒸馏瓶或接收瓶,因其平底处不能承受较大的负压而发生爆炸。   (3)对使用的四氢呋喃,乙醚等蒸馏时,由于这类试剂放久后会产生一定的过氧化物,在对这些物质进行蒸馏前,未检验有无过氧化物并除掉过氧化物,过氧化物被浓缩达到一定程度或蒸干易发生爆炸。   (4)制备易燃气体时,一定要注意附近不要有明火,在制备和检验氧气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有其它易燃气体。例如氧气制备、氢气制备,嘉峪检测网提醒,实验中若操作不慎易发生爆炸(见着火一节)。   (5)金属钾、钠、白磷遇火都易发生爆炸。     3爆炸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某高校混乱的实验室。(资料图片)    爆炸的毁坏力极大,危害十分严重,瞬间殃及人身安全。必须引起思想上足够的重视,为预防爆炸事故发生,必须遵守以下几点:   (1)凡是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必须遵守实验教材中的指导,并应安排在专门防爆设施(或通风框)中进行。   (2)高压实验必须在远离人群的实验室中进行。   (3)在做高压、减压实验时,应使用防护屏或防爆面罩。   (4)绝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例如:高锰酸钾和甘油。   (5)在点燃氢气、CO等易燃气体之前,必须先检查并确保纯度。银氨溶液不能留存。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都会发生爆炸。   (6)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而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时用镊子。一些易燃的有机溶剂,要远离明火,用后立即盖好瓶塞。   如果发生爆炸事故,首先将受伤人员撤离现场,送往医院急救,同时立即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体和水龙头,并迅速清理现场以防引发其它着火中毒等事故。如已引发了其它事故,则按相应办法处理。     实验室意外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参考)   实验室意外事故应当如何处理,如何在科研实验同时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止损?   1、着火   生化实验室经常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氯仿等,而实验室又经常使用电炉等火源,因此极易发生着火事故。 闪点:液体表面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在遇明火或火花时着火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液体蒸汽在空气中自燃时的温度。 由上表可以看出,乙醚、二硫化碳、丙酮、和苯的闪点都很低,因此不得存于可能会产生电火花的普通冰箱内。低闪点液体的蒸汽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   2、预防火灾的操作规程 (1)严禁在开口容器和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只能使用加热套或水浴加热。 (2)废有机溶剂不得倒入废物桶,只能倒入回收瓶,以后再集中处理。量少时用水稀释后排入下水道。 (3)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4)在有明火的实验台面上不允许放置开口的有机溶剂或倾倒有机溶剂。 灭火方法 实验室中一旦发生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灭火或立即联系中控室(82544999)火情较大请报火警(火警电话119)。 (1)容器中的易燃物着火时,用玻璃纤维布灭火毯盖灭。 (2)乙醇、丙酮等可溶于水的有机溶剂着火时可以用水灭火。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不能用水,只能用灭火毯和砂土盖灭。 (3)导线、电器和仪器着火时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用1211灭火器灭火。 (4)个人衣服着火时,切勿慌张奔跑,以免风助火势,应迅速脱衣,用水龙头浇水灭火,火势过大时可就地卧倒打滚压灭火焰。   3、爆炸 化学实验室防止爆炸事故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一旦爆炸其毁坏力极大,后果将十分严重。化学实验室常用的易燃物蒸汽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体积%)见表1—2。加热时会发生爆炸的混合物有:有机化合物~氧化铜、浓硫酸~高锰酸钾、 三氯甲烷~丙酮等。嘉峪检测网提醒,常见的引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有: ①随意混合化学药品,并使其受热、受摩擦和撞击; ②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③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了不耐压的玻璃仪器,或反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④易燃易爆气体大量逸入室内; ⑤高压气瓶减压阀摔坏或失灵。   4、中毒 生化实验室常见的化学致癌物有:石棉、砷化物、铬酸盐、溴乙锭等。剧毒物有:氰化物、砷化物、乙腈、甲醇、氯化氢、汞及其化合物等。 中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慎吸入、误食或由皮肤渗入。 中毒的预防:  ①保护好眼睛最重要,使用有毒或有刺激性气体时,必须配戴防护眼镜,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②取用毒品时必须配戴橡皮手套; ③严禁用嘴吸移液管,严禁在实验室内饮水、进食、吸烟,禁止赤膊和穿拖鞋; ④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洒在皮肤上的药品。 中毒急救的方法主要有: ①误食了酸或碱,不要催吐,可先立即大量饮水,误食碱者再喝些牛奶,误食酸者,饮水后再服Mg(OH)2乳剂,最后饮些牛奶; ②吸入了毒气,立即转移室外,解开衣领,休克者应施以人工呼吸,但不要用口对口法; ③砷和汞中毒者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5、外伤 (1)化学灼伤: ①眼睛灼伤或掉进异物:眼内溅入任何化学药品,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十五分钟,不可用稀酸或稀碱冲洗。若有玻璃碎片进入眼内则十分危险,必须十分小心谨慎,不可自取,不可转动眼球,可任其流泪,若碎片不出,则用纱布轻轻包住眼睛急送医院处理。若有木屑、尘粒等异物进入,可由他人翻开眼睑,用消毒棉签轻轻取出或任其流泪,待异物排出后再滴几滴鱼肝油。 ②皮肤灼伤: 酸灼伤:先用大量水洗,再用稀NaHCO3或稀氨水浸洗,最后再用水洗。 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硼酸或2%醋酸浸洗,最后再用水洗。 溴灼伤:这很危险,伤口不易愈合,一旦灼伤,立即用20%硫代硫酸钠冲洗,再用大量水冲洗,包上消毒纱布后就医。 烫伤: 使用火焰、蒸汽、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易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和浸泡,若起水泡不可挑破,包上纱布后就医,轻度烫伤可涂抹鱼肝油和烫伤膏等。 (3)割伤: 这是生物化学实验室常见的伤害,要特别注意预防,尤其是在向橡皮塞中插入温度计、玻璃管时一定要用水或甘油润滑,用布包住玻璃管轻轻旋入,切不可用力过猛,若发生严重割伤时要立即包扎止血,就医时务必检查伤部神经是否被切断。 实验室应准备一个完备的小药箱,专供急救时使用。嘉峪检测网提醒,药箱内备有:医用酒精、红药水、紫

23

2021

/

03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后烟道氯化铵结晶原因分析及对策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后烟道氯化铵结晶原因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利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作为我国的煤炭消耗大户,燃煤电厂要在2020年前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东、中部地区要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达标。超低排放改造后的燃煤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由于脱硝系统出口氮氧化物排放质量浓度限值的降低,对喷氨系统的运行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后续设备稳定运行的难度。 部分燃煤电厂在超低排放改造后的停机检查中发现,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之后除空气预热器(空预器)、除尘器等设备发生硫酸氢铵的板结与堵塞外,在除尘器、引风机、脱硫系统入口等烟道处还发生了大量氯化铵晶体的沉积与板结,脱硝系统后续设备的运行状况较超低排放改造前严重恶化。本文从燃煤电厂烟道内氯化铵结晶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验室化验、结晶机理研究、现场运行控制等对氯化铵结晶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为燃煤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1氯化铵结晶情况 图1为白色结晶物照片。该结晶物为长度3mm左右的细长杆状多面体晶体结构,多层晶体密集堆积并板结在一起,厚度可达10mm以上。在除尘器净烟室和出口烟道附近存在大量白色结晶物,说明有相当一部分结晶物通过滤袋之后析出并沉积下来,导致除尘器对结晶物的去除效果下降。图1b)中引风机轮毅表面的结晶物底层呈黄色,并附着一层黑色腐蚀产物,表明结晶物对烟道表面产生了一定的腐蚀。 图1白色结晶物照片   2氯化铵结晶实验室分析 2.1引风机轮毅表面结晶物 取某电厂引风机轮毅表面的结晶物进行实验室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引风机轮毅表面结晶物中91.10%均为氯化铵;结晶物450℃下的灼烧减量高达99.49 %,而900℃下灼烧减量仅增加0.20%。根据DL/T 1151.22-2012[6]对引风机轮毅表面结晶物900℃灼烧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结晶物灼烧产物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占67.10%,其主要是引风机轮毅表面的腐蚀产物;灼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硅等成分,表明结晶物中含有部分烟尘等烟气颗粒物。 表1引风机轮毅表面结晶物主要成分 表2引风机轮毅表面结晶物900℃灼烧产物主要成分 2.2袋式除尘器净烟室壁面结晶物 取另一家燃煤电厂袋式除尘器净烟室壁面结晶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袋式除尘器净烟室壁面结晶物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95.56%;结晶物在450℃时的灼烧减量高达99.05 %。 表3袋式除尘器净烟室壁面结晶物主要成分 根据DL/T 1151.22-2012对袋式除尘器净烟室壁面结晶物在900℃下的灼烧产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结晶物灼烧产物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占53.27%。可见,900℃下结晶物灼烧产物主要成分为烟尘等烟气颗粒物。 表4袋式除尘器净烟室壁面结晶物900℃灼烧产物主要成分 由实验室分析结果可以得知:部分电厂除尘器净烟室壁面或引风机轮毅表面发生的结晶物主要成分为氯化铵;烟气通过除尘器附近的温度区间时,其中的氯化铵大量沉积。   3氯化铵结晶机理 3.1氯化铵结晶反应机理 煤炭燃烧过程会排放出氯化氢等污染气体,煤中氯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00 μg/g,燃煤烟气中氯化氢质量浓度约为50 mg/m3。脱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喷入氨气作为还原剂,由于喷氨不均、流场不均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氨逃逸现象。脱硝系统出口氨逃逸质量浓度控制指标为小于2.28 mg/m3,然而超低排放改造后,很多电厂实际氨逃逸质量浓度高于此排放标准。氯化氢和氨气在337.8℃时开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铵。 基于对应态原理计算氯化氢和氨气的逸度系数,并根据化工热力学数据手册将气态氯化氢、气态氨气以及固态氯化铵的代入上式,得到氯化铵结晶反应达到平衡时,温度与气态反应物分压的关系。 代表结晶反应的平衡常数。氯 化铵结晶达到平衡时,结晶温度随平衡常数的变化 如图2所示。 图2氯化铵结晶平衡曲线 以燃煤烟气中氯化氢质量浓度50mg/m3为基准,当脱硝系统出口氨逃逸质量浓度为2.28 mg/m3时,由式(5)可得氯化铵的结晶温度为92.4℃。而当燃煤烟气中氯化氢质量浓度升至100 mg/m3,且氨逃逸质量浓度升至22.8 mg/m3时,氯化铵的结晶温度就会升高至112.3℃。当燃煤烟气中氯化氢质量浓度降低至20 mg/m3,并且氨逃逸质量浓度降至0.5 mg/m3时,氯化铵的结晶温度会降为77.6℃。 3.2氯化铵结晶原因及位置 根据燃煤电厂现场运行的实际情况,并基于对氯化铵结晶反应机理的研究,烟道内氯化铵开始发生结晶的温度为75~115℃。该温度区间为空预器出口至脱硫系统入口之间的区域,包含了除尘器、引风机等重要辅机设备,部分电厂还配备有烟气一烟气再热器(GGH )。GGH更易引起氯化铵晶体的析出与沉积。 烟气中氨逃逸质量浓度和氯化氢质量浓度较低时,氯化铵结晶温度也会降低,当结晶温度低于脱硫系统入口的烟气温度时,则不会发生氯化铵结晶沉积现象,烟气中的逃逸氨和氯化氢将被脱硫系统的浆液捕集和脱除。烟气中氨逃逸质量浓度和氯化氢质量浓度较高时,氯化铵结晶温度也会升高,且在引风机、除尘器、甚至空预器出口等部位发生大量氯化铵结晶沉积现象,影响机组和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当氯化铵的结晶温度恰好位于除尘器出口与引风机之间的位置时,除尘器将无法对烟气中的氯化铵晶体进行捕集,结晶并沉积在除尘器之后的氯化铵晶体会严重影响引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由于氯化铵易吸潮,烟道内的氯化铵晶体会发生多层堆积、板结的现象。氯化铵晶体的吸湿点一般在湿度76%左右,当晶体周围气体相对湿度大于吸湿点时,氯化铵晶体就会发生吸潮并板结。燃煤烟气中的水分含量较高,相对湿度也会达到较高值,促进了氯化铵晶体的吸潮和板结。吸潮后的氯化铵晶体腐蚀性较强,会对烟道壁面等部位产生较强的腐蚀作用,长期运行会大幅降低机组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运行维护对策 超低排放改造前,燃煤电厂氯化铵结晶的问题并不十分突出,常出现硫酸氢铵沉积与板结、硝酸铵结晶等问题。而在超低排放改造后,部分电厂集中出现的氯化铵结晶问题,从而反映了超低排放改造之后,脱硝系统运行效率与后续设备稳定运行之间的矛盾。 氯化铵结晶并非氨逃逸过量所产生的唯一后果,通常还伴随着硫酸氢铵沉积板结等现象。硫酸氢铵熔点146.9℃,沉积温度为150~200℃,当温度低于185℃时,气态硫酸氢铵会大量凝结。硝酸铵沸点210℃,熔点169.6℃,当温度下降至210℃以下时,气态硝酸铵会发生凝结。氯化铵的沉积温度(75~115℃)低于硫酸氢铵和硝酸铵的沉积温度,所以氯化铵的结晶问题仅会在硫酸氢铵沉积问题较为严重时产生,因此比硫酸氢铵沉积发生的概率小。因此,发生氯化铵结晶时,表明脱硝系统氨逃逸的问题已经极其严重。 由于氯化铵结晶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当烟气温度高于氯化铵的结晶温度时,氯化铵晶体就会重新分解变为气体。根据该特性,虽然可以采用蒸汽吹灰、局部加热等方式对氯化铵结晶较为严重的部位进行清理,但是分解之后的氯化铵晶体会在温度较低的区域重新结晶并沉积。因此,沉积的氯化铵晶体很难被彻底清除,仅能通过控制氨逃逸质量浓度和氯化氢质量浓度,抑制氯化铵结晶。 4.1合理制定环保指标 燃煤电厂在超低排放改造后,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大幅下降,且在运行过程中留有充分的余量,以应对机组负荷、燃用煤质以及工作环境的变化。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部分电厂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数据低于检出限和监测下限,例如氮氧化物排放质量浓度长期控制在4 mg/m3以下等情况。以现阶段技术水平来强行降低排放浓度,则会引起烟气净化设备的非正常运行。当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过低时,会引起空预器、脱硝催化剂等设备堵塞,喷氨过量对机组的安全运行危害极大。目前,国内外氨逃逸监测技术的应用仍不够成熟。例如:电厂氨逃逸监测装置通过角对冲安装,或通过烟气旁路进行监测,由于烟道内烟气分布极不均匀,使得装置取样无代表性;氨逃逸监测装置通过光纤传输分析,其在传输过程中本身就会有50%~95%的能量损耗,测量精度不够,只能达到0.15~0.30 mg/m3的分辨率,测量误差较大。因此,长期维持较低的氮氧化物排放质量浓度,对机组正常运行不利,且影响一旦产生就较难消除。 因此,为保证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稳定性,稳定运行工况下推荐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指标约为标准指标的80%以下。 4.2定期优化脱硝系统喷氨分布 对于SCR脱硝系统而言,氨气的喷入量和喷氨分布是非常重要的运行指标。喷氨不足时会直接导致氮氧化物排放质量浓度的升高,喷氨过量时又会因增加硫酸氢铵、氯化铵等产物而导致烟道下游设备堵塞,喷氨不均可同时引起氮氧化物排放质量浓度和氯化铵等副产物的增加。因此,对SCR脱硝系统进行喷氨优化和喷氨分布调整对保证燃煤电厂正常运行有重要意义。 目前,电厂一般是依据脱硝前氮氧化物质量浓度与烟气流量,结合氨逃逸质量浓度来自动调整喷氨母管的氨气流量。虽然,该系统可实时自动调整喷氨量,但无法调整喷氨格栅中喷氨量分布。因此,需要电厂定期通过喷氨优化调整实验,人工调整喷氨分布。人工调整喷氨分布具体步骤为:将烟气采样枪依次插入SCR脱硝反应器出口烟道外壁各采样孔内,对烟道内氮氧化物质量浓度分布情况进行采样分析;然后根据各采样孔氮氧化物质量浓度与平均值的偏离情况,调整喷氨格栅各喷氨支管阀门开度,直至氮氧化物质量浓度分布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喷氨调整后,脱硝系统出口氨逃逸质量浓度也趋于均布,从而保障后续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机组负荷变动或脱硝系统氮氧化物质量浓度变动较大时,喷氨母管喷氨量的控制优化也十分重要。喷氨控制在调整时应避免喷氨量超调、震荡、调整时间过长等现象,对控制系统参数进行适应性优化。然而,随着锅炉负荷、烟道挡板开度、氮氧化物质量浓度分布、烟道气体流量分布等多个因素的变化,SCR脱硝催化剂各区域内所需喷氨量理论上都需要相应调整。电厂进行喷氨优化试验周期为半年或一年,而催化剂所需要的喷氨量分布是以小时甚至分钟为单位变动的。因此,急需开发出一套实时全自动喷氨优化调整系统。 4.3定期检测氨逃逸质量浓度 目前,在线氨逃逸质量浓度监测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数据可靠性普遍较差,因此定期进行氨逃逸化学法采样与分析测试试验十分必要。建议依据火电厂烟气SCR脱硝系统运行技术规范(DL/T335-2010每季度开展一次氨逃逸质量浓度检测,确保氨逃逸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因此带来的硫酸氢铵、氯化铵等结晶物堵塞问题。在进行氨逃逸质量浓度检测时,应在烟道平面上选取多个平均分布的采样点进行采样分析,最终结果取平均值。 4.4优化监控系统 运行过程中,SCR脱硝系统喷氨量主要依据总排烟口烟气自动监控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monitoring system CEMS)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调整。因此,CEMS的准确性对脱硝系统的运行效果尤为重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CEMS的烟气采样应采用2点或3点采样的方式,减小由于氮氧化物分布不均所引起的CEMS监测数据偏差。 实际运行过程中,烟道内烟气流动及污染物浓度分布不均,因此烟气分析系统采样点的位置对分析结果影响很大。部分电厂的采样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且无法满足“前四后二”(即CEMS采样点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4倍烟道直径以及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2倍烟道直径的位置)的要求,应在停机检修过程中予以改进。 脱硫塔出口烟气湿度大,采样系统伴热装置无法保证管路内不会发生水蒸气的冷凝,而采样管内液态水的存在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且采样探头容易腐蚀结垢,影响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CEMS应确保日常维护和检修。在日常运行维护之余,应定期对CEMS监测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比对监测或数据审核,及

23

2021

/

03

< 1234...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