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19

-

07

实验室质量监督员的设置

作者:


实验室质量监督员的设置

1、对于综合性实验室而言,质量监督工作一般以质量监督网的形式展开,质量监督网由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检测部门的质量监督员组成。质量监督员设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员的数量:实验室设置质量监督员的数量,应以能够覆盖实验室所开展的检测项目为准,根据检测工作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只要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即可。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应设置不同的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一般占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数量的5%~10%。

2)监督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质量监督员应由检测领域中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各种检测方法,并能够在检测工作中对不规范及不正确的方法进行识别的人员组成。其作用是对检测工作人员的检测过程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工作质量。就专业知识而言,要求其高于一般检测、核查人员。

3)监督员的任用:监督员通常是兼职的,一般可由专业科室的主任或者熟悉本专业的技术骨干担任。质量监督员应由所在科室推荐、质量负责人审查、机构负责人批准后,以文件形式聘任。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监督员的培训、指导、业务管理和考核。

2.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

实验室质量监督就是为了满足规定的要求,对实体的现状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随时随地,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督是随意的、没有计划性的,“连续的”一词即是指持续的或一定频次的。它需要一系列工作程序、监督计划、实施细则以及监督记录作为依据和支持。监督工作的实施一般包含以下环节:

1)编制相关程序性文件,明确质量监督的职责分工、质量监督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质量监督中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及改进的机会。

2)制订年度质量监督计划。由于质量监督工作比较难以量化,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质量监督人员开展工作依据不充分、随意性大的问题, 造成了一些质量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和解决。要使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就需要对工作进行不断的总结和细化,最好以年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的方式下达至质量监督员,确定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和监督要求等内容,各质量监督员可根据自身监督的领域特点对实验室年度的质量监督工作计划进行细化,确保可操作性。此外,在做出年度计划的同时,还可结合具体的检测工作,下达专项监督要求,使质量监督员在开展工作时依据充分,有侧重点,保证质量监督工作不流于形式。

 3 )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监督记录表。质量监督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留有记录,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设计成表格形式,内容包括有时间、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结果(是否符合)等。在每次监督活动后,都应有记录,都应进行评价,监督记录应该详细且真实的反映监督活动。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应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采取纠正措施,制定预防措施,并进行汇总分析。

 4 )监督员按计划实施监督,并详细记录活动的内容;对发现的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项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

 5 )质量管理部门对监督结果加以收集、汇总、分析、报告、评价, 并作为管理评审的意见输入相关文件。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完整的反馈途径和闭环措施,必要时可直接向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汇报,并在管理评审质量监督汇报中加以说明。

3.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范畴

质量监督的范围包括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尤其是检测过程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易出错的环节,从各个环节和层面上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

3.1 对完成检测所使用的资源进行监督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方法资源、设备和设施资源等。

1)     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在检测一线工作的人员。对人力资源的监督主要是监督他们是否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并形成了及时、准确、清晰、完整的记录。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在培人员和转岗人员要进行重点监督,加强岗前培训,事前交底,工作过程监督,事后复核检查,从源头提高对工作过程的控制。

2)     方法资源主要是指检测的技术依据,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对方法资源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为现行有效的版本并受控,当技术依据的版本发生变化时,质量监督员有责任提醒并指导组织学习、开展必要的试验: 进行必要的设备补充或更新以及更换作业指导书的版本。

3)设备资源主要是指用于完成检测任务的检测装置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和设施。对设备资源的基本要求是功能正常,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有完整的档案和及时的使用、维修记录。此外,在使用前后对仪器设备进行功能检查、判断和记录是完全必要的,并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质量监督员应监督相关人员按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

4)环境条件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外部因素。环境条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有温度的影响、湿度的影响、大气压力的影响、振动的影响、电磁干扰的影响、灰尘的影响等。不同的检测项目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质量监督员必须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的控制措施和控制结果进行监督。

5)样品管理的监督。监督检测样品的交接、保管和检后处置,样品的制备及状态标识是否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进行管理。

6)标准物质的监督。标准物质在使用前有无溯源验证,使用是否有记录等。

3.2 对检测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对资源进行监督是对检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的基础,而检测的全过程则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是质量监督的重点,也是质量监督的难点。

1)在检测的全过程,质量监督员只能抓住重点环节进行监督,重点环节应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实际情况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有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有仪器设备操作的难易程度、有环境条件或其他干扰量的影响、有客户的特殊需求、有检测的性质,如常规检测、仲裁检测、验收检测等。质量监督员要善于依据实际情况,抓住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或环节进行监督。

2)通常情况下,应对检测的实施阶段进行监督。检测实施阶段主要是指检测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执行,并及时、准确地做好检测的原始记录。

3)检测的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完成此过程所需时间的长短也是因人的熟练程度而异,因被测对象的技术要求不同而异, 因方法的难易程度和设备自动化程度的高低而异等。我们不能从时间的长短判断质量的优劣,过程服务于结果,时间服务于质量,这是我们实现过程控制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质量监督员所必须遵守的一条工作原则。

3.3 对检测结果(检测报告)的质量进行监督

检测报告是检测过程的结果,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反映了一个单位质量管理的水平,也是一个单位对外树立的一面旗帜。

1)检测报告一般包括满足客户需求的全部信息、检测的数据及测量不确定度或结论三部分内容。质量监督员工作的重点应放存数据上,即检测报告的数据与原始记录数据的一致性、计算数据的正确性、不确定度分析的准确性。

2)检测报告除了提供各种客观、真实、准确的数据外,还要提供客户关心的与数据的公正性、科学性与可靠性密切相关的信息。

3)检测报告的质量,除了信息要完整、数据要可靠、结论要准确外,还要注意文字打印质量、装订质量等。质量监督应遵循PDCA 循环的工作程序,重点在“检查”这个阶段,要做到三勤,即勤检查,勤指导,勤改正,只有在检查中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采取纠正措施彻底整改,使检测过程和结果满足规定的要求。

质量监督员在进行日常监督中,有权制止违反真实性、有效性、正确性的任何活动。对于发现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原始记录失真、检测报告有误等情况,有权立即采取措施,当场纠正,监督中发现的偏离或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 在每季度的质量管理会议上汇报,并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发生不合格的原因,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后要进行跟踪验证。在年度管理评审时,要将质量监督的内容形成报告输入评审内容中。这样,既纠正了当前的不合格,又防止了潜在不合格的再发生,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环。

4.监督和监控的区别

1)对象不同

人员监督:针对人员初始能力:新员工、新授权之前、开展新项目运行的人员。对象是人。

人员监控:针对已获授权人员的能力持续保持。对象是能力。

2)实施方式不同

人员监督实施方式:口试、笔试、演示、现场见证、全程监控、样品考核、结果评估等等

人员监控实施方式:现场见证、调阅记录、审核/批准报告、盲样考核、内部质量控制结果、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结果等等

3)制定依据不同

人员监督依据:依据专业类型、实验室活动特点,规定监督方式、监督结果评估方法、记录保留要求等等

人员监督依据:基于风险分析、根据技术复杂性、方法稳定性、人员经验、专业教育、客户现场、工作量、各种可能的变动内容等等

4)检查重点不同

人员监督:检测过程中的技术行为

人员监控:技术能力的维持

4总结

实验室的质量监督,是内部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实验室产品质量满足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难点。实验室应充分认识到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满足客户和认可规范的要求。

监督员,监督,质量,检测,工作,进行,人员,实验室,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