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19

-

08

详解“加标回收率”

作者:


详解“加标回收率”

实验室分析中,加标回收率的大小不仅反应了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反应了分析方法是否适合被测基体,帮助分析人员及时地发现分析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分析数据准确、可靠。

1、加标回收率的含义

加标回收率就是在测定样品的同时,于一样品的子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其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而得到加入标准物质的回收率。其计算公式为:

回收率 P=(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2、影响加标回收率值的因素

(1)分析方法及实验条件

有的项目由于分析方法有局限,而造成加标回收率值较低;由于实验条件(装置、仪器等)较差,对加标回收值的影响也较大,例如:水中硫化物的测定。

(2)样品中的本底值

一般在分析方法适用浓度范围的中、高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与浓度水平关系不大。但是,在低浓度区加标回收率要受样品中本底值的影响。通常,样品中本底值越低,加标回收率越低。

(3)加标量对加标回收率的影响

a、加入过多或过少标准物质,均不能保证加标样品和样品中所含待测物浓度在相同的精密度范围内;

b、当样品中待测物含量较高时,加入标准物质过高,使加标后测定值接近方法的检出上限,这样测得加标样中待测物的误差较大,加标后引起的浓度增量在方法测定上限浓度0.40.6倍之间为宜;

c、当样品中待测物含量较低时,加入标准物质太少,测得回收率值较差;加入标准物质太多则会改变待测物质在加标样品和样品中的测定背景;

d、当加入标准物质是有机溶剂时,加标量过多,则会造成溶剂和标准物质难以在水中溶解,从而因溶解度问题造成对加标回收率的影响。

3、如何进行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可以和平行样的测定相同,一般多按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量做加标回收率测定。

例如,10个样品待测定,则可以从中随机抽出2个样品做加标回收率测定。抽出的2个样品各取4,其中两份做平行本底测定,另两份做平行加标回收率测定。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往往由于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未知,难以估计加标量,需预先测定样品含量,再作回收率测定。由于加标回收率受加标量大小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加标量有所规定:

(1)加标物质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

(2)加标样品和样品中待测物浓度应控制在精密度相当的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规定:

a.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相等或相近,并应注意对样品容积的影响;

b.当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接近方法检出限时,加标量应控制在校准曲线的低浓度范围;当样品中待测物含量小于方法检出限时,以检出限的量作为待测物质的含量加标;

c.一般加标量不得大于待测物含量的3倍;

d.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方法的测定上限的90%;

e.当样品中待测物浓度高于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时,加标量应控制在待测物浓度的半量。

4加标回收测定结果判断

结果判断的一般方法加标回收率测定所得结果一般按方法规定的水平进行判断,或在质量控制图中检验。在没有这两项依据时,可按95%105%的域限做判断标准。

回收率,测定,样品,物质,方法,标量,含量,标准,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