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19

-

11

苯、甲苯和二甲苯可能比非甲烷总烃大吗?

作者:


苯、甲苯和二甲苯可能比非甲烷总烃大吗?

前言

监测重实操,细分多如牛毛,一些理论上的东西一旦落到监测,没有操作性就是空谈。下面的例子很浅显普通,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含义、采样和检测方法如果不对应,出来的数据往往不是一回事。


俺最近也犯傻了,想起了当然,看到一份监测报告,质疑其中的苯、甲苯和二甲苯比非甲烷总烃(NMHC)大的监测结果。

也许很多网友也有这样的疑问:苯系物是芳香烃啊,应该是包含在非甲烷总烃里的,怎么可能甲苯和二甲苯比非甲烷总烃高的情况?

有的人则说:两者风牛马不相及,没有可比性,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

其实,这是三英战吕布,谁胜谁负难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通过查阅资料,咨询和交流,确定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苯、甲苯和二甲苯是可以比非甲烷总烃大的。

(一)

非甲烷总烃(NMHC)定义为从总烃测定结果中扣除甲烷后剩余值,而总烃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上产生响应的气态有机物总和 。按通常理解,NMHC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挥发的碳氢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

从含义上看,苯、甲苯和二甲苯属于烃类,是包含在NMHC里面的。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检测方法的计算。

“在规定的条件下所测得的NMHC是于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明显响应的除甲烷外碳氢化合物总量,以碳计。”

问题就出在这个“以碳计”。

NMHC是以碳计,那么甲苯和二甲苯呢?

苯、甲苯和二甲苯依据毛细管柱色谱图的峰值进行计算,算出来的是总体质量浓度。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非甲烷总烃只算出其中的量,而苯、甲苯和二甲苯算出来的不止是的量,还有多个氢,而且比例不低。

那么,当污染源是以苯系物为主时,苯、甲苯和二甲苯比非甲烷总烃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二)

实际上,监测的五性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可能是代表性,室内检测再准确,一碰到没有代表性的样品,一点意义都没有。

就如某五年以上男性高工,体检的结果是子宫及其附件正常,那只能说明一下问题,这位高工要不是做了变性手术,就一定是体检对象搞错了。当然,从环评的角度上看,这个“一定”是有很多含义的。

而代表性又关系到采样。

关注了检测方法,我们还要看一看采样方法。

直接进气法太烧钱,非甲烷总烃采样通常用的是气袋法或是注射器

苯、甲苯和二甲苯采样通常用的是活性碳吸附

什么意思呢?

非甲烷总烃是装一袋空气回来直接进样监测,甲苯和二甲苯是用活性碳这种东西吸附后再在实验室里进行脱附检测。

这采样方法的不同又会造成一定的不同结果。

所以说,监测这种具体工作的,一些细小的差别有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不同,这是坐在办公室里的理论家们所不能理解的。

(三)

国家标准有很多种类,质量和排放标准最为人们所关注,但没有监测标准,前面的标准都是空的。

而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制定政策的人不懂导则,制定导则的人不懂标准,制定标准的人不懂监测,而懂监测的人又在综合性的论题上没有话语权。

当然,还有很多各个领域都半懂不懂的,危害更大。就如我,容易想当然。

国家最近出台的几个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 )、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3—2019)、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4—2019),除了解套一些子无虚有的无厘头规定外,让做实际工作的人感到高兴,就是因为提高了监测指标的可操作性。

分光和色谱的监测原理本来很简单,先画线再取点。先用标准液配制出从高到低的一系列浓度配液,再到机器上做一个响应峰值的曲线出来。检测时,对应的采样样品出现的峰值套到曲线中,就可以算出和标准样对应的浓度出来。

但是,要有成分分析,要有标准液,要求采样准,要求去干扰。这说明一个问题:越简单越好。

(四)

可能是非典之后,大家对于非字在头的就有所非议,包括非洲猪瘟,很多领导干部专家喜欢上VOCs。

孰不知VOCs是一个时髦的名词,却是不可操作的名词,这有如中国男人不太适宜娶欧洲金发小妞一样,问题出在标准不太匹配。

我说的是一定数量上呵,中国人中也有很厉害的,比如西门庆。

看TVOV的定义吧: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对废气中的单项VOCs物质的总量,以单项VOCs物质的质量浓度之和计。

还说出一个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按预期分析结果,对占总量90%以上的单项VOCs物质进行测量,加和得出

天哪!

实际工作中,监测前要进行成分分析,这是监测人应该做的?能够做的吗?90%以上的单项VOCs物质进行测量,这是谁能保证的?

这是一个目前没有办法解决,最起码是没有办法保证的监测方法,也是倒逼大家还是乖乖回来用非甲烷总烃进行监测评价,虽然NMHC没有VOCs那么好听。

(五)

按GB37822,VOCs可以按行业特征采用非甲烷总烃或者TVOC作为表征指标。道理很简单,如果放弃简单实用的非甲烷总烃,一定要用上TVOC的标准,也不是不能解决。

如果监测费用能说多少就多少,不难解决。比如监测VOCs能和监测二恶英一样高的收费,这些也不是问题很大。

如果标准液都能买得到,有可能解决。检测时选作曲线后取对应点,关键在于标准液是否配套齐全。

如果参加监测人员都是类似于国家实验室的人才一样,也是办法。可惜的是,市场放开以后,两个工程师加一些配套的门槛就可以成立一个监测公司,普通监测单位很难准确地监测这么难的TVOC的。

一个很普遍应用的TVOC监测却要那么高端的支撑,矛盾得很。

最后总结:

1.一般污染源的NMHC会比苯、甲苯二甲苯高,但也有可能低,尤其是苯系物为主的污染源。

2.主要原因是检测计算方法不同,采样方法也不同。

3.TVOC太过辣鸡,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基层检测机构很难做好,目前的水平把NMHC做好就不错了。

4.我们在还没有弄清楚VOCs本质的时候,就想把他的底摸出来,有点勉为其难。


参考文献:

1.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 

2.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3—2019)

3.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4—2019)

4.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 584-2010 ) 

5.关于发布广东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等五项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知

甲苯,监测,标准,甲烷,二甲苯,vocs,nmhc,采样,方法